可選擇的外科心臟瓣膜種類以材質來分可分為生物組織瓣膜以及金屬機械瓣膜,而如果把台灣健保給付考量進去,生物瓣膜又分為健保給付(舊型豬心瓣膜)及自費瓣膜(新型豬心瓣膜及牛心包膜瓣膜)。金屬瓣膜的好處為耐用性高,再開刀的機會低,但必須終生服用抗凝血劑來預防血栓的形成,劑量不夠可能血栓形成造成腦中風,腸血管,下肢血管阻塞,劑量過高凝血功能過差會造成腦出血及腸胃出血等。不方便的是如果要進行其它手術包括部分牙齒手術或侵襲性檢查如腸胃道腫瘤切片都必須住院調整藥物。此外生育年齡的女性還要考量藥物有致畸胎的可能。

生物瓣膜的好處為不用終生長期服用抗凝血劑(手術後仍要服用三個月抗凝血劑),但瓣膜會退化而需要再開刀置換,因人而異使用年限不同,平均十到十五年左右會退化到要再一次面對心臟手術風險,原則上年輕人因心輸出量較大退化的比較快,而在二尖瓣的位置比主動脈瓣退化的快。

新一代的自費耐久性生物瓣膜是利用不同的瓣膜材質及比較進步的瓣膜抗退化處理技術來延續瓣膜的耐用性並將瓣膜功能提升,而瓣膜的有效開口也比較大,但文獻上平均使用年限也不超過20年,特別是針對年輕人的大型追蹤資料並不多。而病人必須負擔10-30萬以上不等的健保給付自費差額。在主動脈瓣的位置,新一代的生物瓣膜材質大多採用牛的心包膜組織,在抗退化及血行動力學上作了很大的進展,此外部分的新型外科瓣膜為因應未來可能的經導管瓣膜置換-瓣中瓣手術,特別在設計時考量年輕病人未來再次手術的高可能性,為提升下次經導管瓣膜置換術的方便性及有效性,除了設計在放射線照影下的高辨識性,也設計瓣膜主體結構可擴張性,讓下次治療的瓣膜血流動力更佳(開口更大)。

另外一型介於經導管瓣膜及傳統外科瓣膜是無縫線或快速植入生物瓣膜,將傳統需手縫的外科瓣膜改良成利用支架擴張原的植入方式,手術仍需利用人工心肺機讓心臟停止跳動,先切除鈣化瓣膜,再實施無縫線生物性支架瓣膜置放,然而因手術過程較為簡化,因此大部分病人可施微創小傷口的技巧,優點在於可減少手術及心臟停止時間, 然而也有如經導管瓣膜的部分缺點如心律調節器的風險上升及略為上升的側漏風險。

臨床上選擇外科瓣膜最重要的客觀考量是病人的年齡,年紀輕的病人選擇生物瓣因未來多次開刀風險高(每多一次開刀,心臟手術的風險都為上升),而老人因餘命不長且生物瓣退化較慢,再開刀可能性不高,且服用抗凝劑的副作用多,多會建議使用生物瓣。根據目前美國心臟學會瓣膜疾病治療指引針對主動脈瓣置換,50歲以下建議金屬瓣,而65歲以上建議生物瓣(80歲以上進行經導管瓣膜植入),50-65歲則沒有明確共識,然而根據筆者台灣健保資料研究顯示大多台灣病患偏向使用生物瓣膜,主要因二次手術使用經導管瓣膜置換術的可能性高及生活便利性。但最重要的還是,病人要考量個人喜好,生活方式等來和醫師討論,來進行醫病共享決策(SharedDecision Making),來作最適合自已的選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