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心臟手術發展超過半世紀,歷經前輩醫師的努力和科技的進步。今日心臟手術已將風險控制在一定的比例,而且可以準確的在手術前科學量化。

關於心臟手術前風險評估分數,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由美國胸腔外科醫學會(Society of Thoracic Surgery)所提供的美國心臟手術資料庫風險預測分數(STS score),其資料庫由全美醫院提供,學會統整資料,品質控管並統計分析,定期於網路上更新,提供最新且世界頂尖的心臟手術結果,其中包括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及瓣膜手術的資料,網站並提供風險模型,利用病人的基本資料,病史,術前檢查結果等通用的手術前資訊,全世界醫師都可以利用來計算病人心臟手術的風險包括死亡率及重大併發症機率。此外歐洲心臟外科醫學會也同樣提供歐洲地區手術結果及其風險預測模型分數,現今已進展到第二代為EuroSCORE II, 但應用及預測性較STS score略差。
二者都為現今心臟手術風險評估的公認準則,在手術前提供醫師及病人科學而準確的醫病決策共享平台,讓雙方都能充分了解手術風險,並和手術益處綜合評估作出最好的選擇。

而除利用於手術前風險評估之外,風險預測模型分數現今也應用在各醫院及心臟外科醫師個人手術品質之控管 ,也就是可客觀計算出個別醫師之手術病人族群的預期死亡風險,而後再和其實際觀察手術結果作比較,來客觀監控醫師手術的品質。

而以台灣健保醫療給付費用來說,健保給付額為美國同樣心臟手術的十分之一,而病人又只負擔其中健保費用的十分之一,也就是用美國心臟手術百分之一的費用便可以接受心臟手術,如果能得到歐美同等的治療結果水準,實在應感激台灣健保制度之完整及良善。筆者個人多年從事心臟手術前風險預測模型之醫學研究,也同樣應用在自身手術結果之品質監控,以期自我不斷進步以提供病人最好的治療。

想了解陳醫師手術結果品質監控
https://www.cvsdrchen.com/blog_info.php?no=19
https://www.cvsdrchen.com/blog_info.php?no=20

返回列表